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疗法_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官方网站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医疗服务 > 健康科普 >

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疗法

发布时间:2024-03-29 浏览次数:87

系统性红斑狼疮〔SLE〕是一种累及多系统、多器官,临床表现复杂,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多见于年轻的女性,男女发病比例为1∶5~10。研究提示,SLE的发病可能与遗传、免疫紊乱、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。SLE发病时不仅可有全身病症如疲劳、发热、关节痛等,更可以侵犯如肾脏、胃肠道、呼吸道、心血管、中枢神经和淋巴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。

image.png

SLE的治疗,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、抗疟药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和血浆处理、全身淋巴结照射疗法等药物和方法。然而,至今这些药物和方法仅仅可以暂时控制病情。与此同时,西药的某些毒副作用也日趋显现,如激素对于垂体-肾上腺皮质轴的反响抑制作用引起的器质性变化,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肝病、骨髓抑制、致畸胎等毒副作用。在激素所致免疫抑制状态下,感染已跃居SLE的第一死因。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病症,还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,无论在SLE的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中医文献中无SLE病名,根据红斑、发热等病症可将其归属于“阴阳毒〞、“蝶疮流注〞、“阳毒发斑〞、“脏腑痹〞等。中医认为,SLE的病因病机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,内因为先天禀赋缺乏,阴阳失衡,气血失和,气滞血瘀,而以肝肾阴亏为主;外因那么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,流注肌肤、肌肉、四肢关节,进而内舍五脏六腑。SLE的根本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,热毒瘀血为标,本虚标实,互为因果,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,错综复杂多变。

 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,又可以分为热毒炽盛、血热妄行、瘀血阻络、风湿热痹、阴虚内热、脾虚湿盛等类型。

1.热毒炽盛,一般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。主要用生地、玄参、金银花、板蓝根、半枝莲、栀子等解毒清热养阴之品。

2.血热妄行的临床表现与温病学中气营两燔相似。多采用凉血活血、清气护阴的治疗方法。张志礼治疗血热妄行多用羚羊角粉、生地、丹皮、白茅根等凉血护阴。由于血热妄行伤及阴分可见寒热往来,或者定期发热,数日不愈,在治疗时也加用丹皮、赤芍、玄参、石斛等药,神昏者可配合安宫牛黄丸或者局方至宝丹。

3.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瘀血阻络除用活血通络之品,如鸡血藤、路路通、蕲蛇、蜈蚣等外,还常常配合清热凉血活血之品,如赤芍、丹皮、丹参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针对此型的用药一般药性较烈,容易伤及胃气,导致胃脘不适甚至恶心呕吐。在运用此类药物时一般都加用谷麦芽、神曲、炒米仁等护养胃气。

4.在治疗风湿热痹型时可多加用清热利湿化浊之品,先使湿浊渐化,才能顾及其他兼证。药用如苍白术、黄柏、茵陈、车前草、厚朴等药。刘维善用蒿芩清胆汤加减,药用黄芩、青蒿、竹茹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壳、碧玉散、当归、益母草、白花蛇舌草、炙甘草等。

5.阴虚内热者相当于SLE轻中度活动期,可见于各年龄段,病情时有反复。文献报道治疗此型多用知柏地黄汤加减,假设潮热不退加青蒿、地骨皮;脱发加首乌、枸杞子、女贞子;面颊红斑、口腔溃疡加芙蓉叶、莲芯、碧玉散等。 善用知柏地黄汤和大补阴丸加减,方中亦常用知母、黄柏、地黄、山药、山萸肉、牡丹皮、泽泻、龟版等药物,临床取得较好疗效。

6.脾虚湿盛型常见于狼疮性肾炎初期,往往伴有大量泡沫尿,甚者下肢或面部浮肿,纳少便溏,倦怠乏力,腰膝酸痛,舌淡胖,有齿痕,脉濡细。善用防己黄芪汤加减,湿热交阻见面部红斑发热者加土茯苓、水牛角、知母、黄柏;心悸喘急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;泡沫尿较多者加五味子、桑螵蛸、金樱子、菟丝子。

image.png

总的来说,在治疗红斑狼疮的过程中,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方法。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和整体调理,通过内外兼治的方式,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;而西医则侧重于迅速控制病情发展,减轻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在实际治疗过程中,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,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。同时,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,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,以期早日康复。

供稿:邓紫婷(中医科/中医康复科)

版权所有:Copyright(C)2014-2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