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_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官方网站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科室导航 > 特色医疗 >

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

发布时间:2017-03-31 浏览次数:25312

一、病症介绍
     盆底功能障碍(FPFD)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,又称盆底缺陷,主要包括盆腔器管脱垂、压力性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常见问题。女性生殖器官正常位置的维持依靠盆底多层肌肉、筋膜及子宫韧带和功能的正常。当盆底症状退化、创伤、先天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盆底肌肉损伤、张力减低,导致生殖器支持功能减弱,使女性生殖器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膨出、子宫脱垂、阴道后壁膨出等。
二、特色治疗技术
(一)人工康复疗法
    人工康复疗法适合于最初的肌肉锻炼,包括唤起肌肉知觉、提高肌肉收缩质量、盆底肌肉训练以及 腹压增加时的训练。
(二)生物反馈技术
     生物反馈训练疗法是通过引导肌电图,反馈显示为肌电图或压力曲线,通过影响显示及声音提示,使患者更清楚、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,并参与到治疗当中。结合个体化电刺激治疗,可唤醒、激活盆底肌,加快产后阴道及盆底肌张力和弹性的恢复,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脱垂及松弛、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有不错的效果。
(三)电刺激技术
    电刺激技术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电兴奋的治疗。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传递不同强度的电流,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,使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弹性增强,同时可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,使尿失禁得到部分或完全控制。
三、治疗设备
盆底康复治疗仪

盆底康复治疗仪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和电刺激技术,在对患者盆底肌充分评估基础上,个体化制定康复训练计划,在妇科和产科的应用中疗效显著。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张力,避免盆底肌的损伤给生活带来的不便,是开展产后康复项目必不可少的设备。

四、相关病案
病例一:
    李X,女,21岁,孕1产1,顺产后50+天,感咳嗽或打喷嚏时有尿液漏出。于2016年12月01日开始行盆底康复治疗。
第一次电生理评估结果:15  20  15
第六次后患者感漏尿症状明显好转。
第十次后患者漏尿症状基本消失。
病例二:
    王X,女,30岁,孕2产2,第一次剖宫产未做盆底康复。第二次剖宫产术后4个月,在哺乳,常感下腹坠痛。于2016年11月30日在我院开始行盆底康复治疗。
第一次电生理评估结果:20  26  20
每天坚持在家里凯格尔运动(缩肛)
目前患者无下腹坠痛症状
 
病例三:
     宋XX,女,33岁。孕2产2,第一胎顺产,未行盆底康复治疗,第二胎剖宫产术后3个月感阴道松弛,性生活不满意。于2016年12月13日开始行盆底康复治疗。
第一次电生理评估结果:27  27  24
医院盆底康复4周+家里坚持凯格尔运动
第十二次电生理评估结果:58  50  46
目前自觉阴道弹性恢复,自控力强。




 

 

版权所有:Copyright(C)2014-2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